生物制药
一、卷式膜在生物制药中的主要应用场景
1.澄清过滤(Clarification)
-应用:去除细胞培养液、发酵液中的细胞碎片、蛋白聚集体、胶体等颗粒杂质。
- 技术特点:采用微滤膜(MF,孔径0.1–10 μm),替代传统离心或深层过滤,降低产物损失,提高处理效率。
2. 浓缩与脱盐(Concentration & Desalting)
- 应用:浓缩蛋白质、抗体、核酸等目标产物,同时去除小分子杂质(如盐离子、缓冲液成分)。
- 技术特点:利用超滤膜(UF,截留分子量1–300 kDa)的筛分效应,结合切向流过滤(TFF)模式,减少膜污染,提高回收率(可达90%以上)。
3. 病毒去除(Virus Removal)
- 应用:确保生物制品(如单抗、疫苗)的安全性,通过尺寸排阻原理截留病毒颗粒(如20–50 nm的细小病毒)。
- 技术特点:采用纳滤膜(NF,截留分子量1–10 kDa)或特定病毒过滤膜(如Planova™膜),符合法规对病毒安全性的严格要求(如ICH Q5A)。
4.无菌过滤(Sterile Filtration)
- 应用:最终制剂前的终端过滤,确保药液无微生物残留。
- 技术特点:使用0.2 μm或更小孔径的微滤膜,满足GMP对无菌性的要求。
5. 缓冲液置换与纯化
- 应用:在层析步骤前后调整溶液条件(如pH、离子强度),或去除内毒素、宿主细胞蛋白(HCP)等杂质。
---
二、卷式膜的技术优势
1.高通量与高效分离
- 螺旋结构设计增加了膜面积与料液接触效率,单位体积处理能力高,适合大规模生产。
- 切向流过滤(TFF)模式减少浓差极化和膜污染,延长使用寿命。
2.温和的工艺条件
- 常温操作,避免高温对热敏感生物分子(如抗体、酶)的破坏。
- 低剪切力设计保护蛋白构象完整性。
3. 易于放大与集成
- 模块化设计便于从实验室规模(如中试系统)直接放大到工业生产,降低工艺开发成本。
- 可与其他技术(如层析、连续流工艺)联用,实现连续化生产。
4. 经济性与环保性
- 重复使用性强,通过CIP(在线清洗)和SIP(在线灭菌)恢复性能,降低耗材成本。
- 减少有机溶剂使用,符合绿色制造趋势。
---
三、典型应用案例
- 单克隆抗体(mAb)生产:在抗体捕获(Harvest)阶段,卷式超滤膜用于浓缩细胞培养液,同时置换缓冲液为下游层析做准备。
- 疫苗纯化:通过纳滤膜去除病毒载体中的宿主DNA和杂质蛋白,确保终产品纯度。
- 基因治疗载体制备:超滤膜浓缩腺相关病毒(AAV)并去除空壳颗粒,提高载体感染效率。